>综合 >

潮声丨精算了“五一”顶流的杭州账单:人是来了,钱花了多少?

时间:2023-05-06 22:41:07       来源:潮新闻

潮新闻消息 “五一”刚过,“战报”频传。数据里流露出的最大信号是:今年这个五一,不论是出游人数,还是旅游收入,均已超过疫情前同期水平。


(资料图片)

从全国来看,这确实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流量五一”——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

虽然假期比春节短,但国内游的热情却远高于春节:北京圆明园163年来门票第一次售罄,敦煌鸣沙山第一次为骆驼亮“红绿灯”……

虽然过去三年被抑制的旅游需求在这次“五一”集中释放,但似乎离“钵满盆满”还有距离——实现旅游收入1480.56亿元,仅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杭州的“正向”曲线更乐观些,西湖景区游客接待量登顶全国第一,全杭州日均游客量和消费总金额同比2019年都增长了约两成。同时,一些新态势同样明显:小众景点一下子火起来,“特种兵”式旅游的人更多了……

好消息是人流回归了,坏消息是,大家在疫情中习惯捂紧的钱袋子仍不能安心松开。

一张喜忧参半的成绩单,让人对这个“热五一”,有了更多冷思考:它的含金量究竟几何?旅游市场离真正“强复苏”还有多远?

杭州旅游只是“看起来很美”?

消费总金额146.42亿元,接待游客1074.33万人次……这是杭州的“五一”成绩单,两个数字对标全国副省级及以下城市,都是“顶流”。

先看消费,杭州仅低于成都的150.6亿元,高于广州、南京、苏州等“百亿级”城市。

有一个现象值得警惕:今年的广州和南京跻身“百亿级”,而在2019年,它们的“体量”分别是43.76亿元和65.93亿元,杭州应该感受到了追兵渐近的紧迫。

再看游客数,“900万+”是前五位城市的“入场券”。杭州仅次于成都的1939.4万人次,超过广州的1058万人次。

也有个信号需要关注:对比2019年,当大多数城市保持不到3成增速时,南京的905.3万人次,却增长了8成多;

伴随旅游市场逐渐恢复常态,副省级及以下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旅游城市“第一方阵”的格局也在变化——

诞生了“黑马”。很多原来不以旅游为卖点的城市,也悄悄杀进前十。比如,沈阳近年来首次反超深圳,“五一”接待游客611.0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2.03亿元,两个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也有“常青树”。苏州虽是个地级市,“五一”接待游客919.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0.2亿元,两项数据均排进全国前五,超过南京、青岛、厦门等副省级城市。

国内横向比较,杭州目前仍维持领跑优势,和当年的自己比呢?

从人均消费来看,2019年,杭州跻身“五一“国内游消费力十强,人均消费超2800元;而今年约1300多元,似乎透露“消费降级”的信号。

全国的数据,也再次印证:2019年五一出行人均花费639.28元,而今年人均花费却降至540.35元,足足少了约100元。

在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肖亮看来,“除了门票减免、消费券等因素,从更深层次来看,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消费理念更注重性价比,是造成文旅人均消费降低的主要原因。”

不过,从长期来看,随着商品和服务供给逐步升级,消费结构必然相应改善,消费升级是不可逆转的新趋势。

有迹可循的文旅新趋势

“五一”结束,新的竞争已无缝开启。如何捕获更多的注意力和人流,是摆在很多城市面前的考题,要在这场开卷考试中拿高分,就要精准掌握文旅消费的新趋势。

杭州的“五一”考卷告诉我们:文旅消费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和特色化正在显现。

选择杭州的人更年轻了。据携程数据,从4月中旬开始,来杭外地游客的90后占比就高达37.2%,到了“五一”,00后的比例又上升3个百分点。

年轻人为何来到杭州?仅仅是因为西湖吗?我们来看三个场景——

有的想拍张美美的片。假期首日,下着小雨,飞来峰景区门口排起长队,不少等着来约拍。“除了门票,我更愿把钱花在拍照上,留下仙气十足的汉服照,才算真正来到杭州。”95后姑娘田田说。

有的仅仅是一杯咖啡。满觉陇村开了十年民宿的大山,发现这个五一来消费咖啡的人一下子多了,很多人一坐就是整个下午。“大家是来体验一个独特的生活方式,其实,喝的不是咖啡,是窗外的美景,放松的心情。”大山说。

还有的是为了赶个集。在清河坊历史街区,吴山和造物节两场市集,引来“特种兵”集体出征。五一期间,清河坊步行街实现营业额4585.77万元,同比增长287.49%;客流量38.69万人次,同比增长178.75%。

时至今日,旅游早已过了“尝鲜”阶段,吃一顿烧烤,听一场演唱会,撸一个手串,成为更多年轻人选择目的地的重要理由,从这个维度来看,旅游人群的扩大,是消费升级的生动体现。

这也给了更多冷门城市弯道超车的机遇,伴随旅游消费的扩面,越来越多四五线的“小透明”初尝甜头。

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德宏、甘南、伊犁、喀什、淮安等冷门城市,今年“五一”酒店预订量比2019年增长10倍以上。在安徽蚌埠,得益于电视剧《长月烬明》热播,这座小城实现旅游收入14.94亿元,较2019年上涨319.66%。

可以说,这个“五一”,既是文旅市场转折之际,也是产业重构之时。

4月30日,杭州西湖景区人气爆棚。潮新闻记者 董旭明 摄

文旅离真正复苏还有多远

“五一”小长假,成为各地提振文旅消费的重要推手。作为这个长假的旅游“C位”,在淄博吃一顿烧烤人均消费50元,却带动交通、住宿等消费750元。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旅游标签,就能撬动十余倍的消费力,如何成为“下一个淄博”?已经是不少城市的思“烤”题。

不论淄博烧烤有多热,但最终还是要回到文旅发展的规则中。作为一个综合性服务行业,旅游包含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游客高质量的游玩体验背后,靠的是这些环节密切协作。

再回望杭州“五一”,当“最美人墙2.0版”上线,当“鱼灯巡游”惊艳路人,当酒店免费向游客开放厕所,当鱼子酱流水席冲上热搜,当“中国首店”直升全国第二,当桐庐山村上演动漫秀场……杭州就是在用一个个走心的口牌塑造,绘就更多游客的“诗与远方”。

一句话,游客来了,不仅要看到好的风景,更要有好的体验。所以,杭州文旅消费究竟能否复苏,就要看这些环节协作到哪个程度。

协作环节之中,创新旅游业态,亟待更大发力,杭州有不少值得学习的榜样。

在西安,大唐不夜城依然“最热”,身着唐朝服饰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与游客互动答题,新推出的“盛唐密盒”受到年轻人追捧;

在洛阳,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推出国风穿越节、国风达人巡游、沉浸式古装演艺等新体验,带动景区接待游客近15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

从这次五一长假来看,互联网上,也有一些地方对文旅消费不够重视,引发网友吐槽。一个重要的诱因是,在以GDP增长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中,投资拉动经济最快,尽管服务业消费能够创造更多就业,但不足以支撑GDP高速增长。

但当下,国内经济仍处于弱复苏环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于各地而言,应摒弃过去的惯性思维,进一步加强文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百姓提供更多物美价廉的消费产品。

经过“五一”这场大考,杭州消费额和游客数两项指标开局红火,增速也许还未到预期,但复苏需要一个过程,杭州呈现出的潜力值得想象。就在不久前,杭州首次超越上海,成为全国最会“剁手”的城市。

我们有理由相信,下一个长假,杭州更精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