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新快报记者 潘玮倩
(资料图片)
刚刚,记者从新华社、国家文物局等方面获悉,我国深海考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22年10月,在我国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处古代沉船。沉船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已于今年5月20日布放,并进行初步搜索调查和影像记录,开启了中国深海考古新篇章。
此次发现的文物数量巨大。 来源:国家文物局公众号视频截图
两处沉船分别被命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古代沉船。其保存相对完好,文物数量巨大,一以瓷器为主,一以木材为主,年代为明代弘治-正德年间,“是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
参加和指导过我国多项重要水下考古工作的著名学者、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岩先生,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或是目前我们人类所能看到的深度最深的古代沉船遗址;也标志着我国水下遗产保护与调查研究工作,在技术手段上有了飞跃性进步”,他同时表示,中国水下遗产的数量会因此有很大数量级别的增长。
1
动态:布放水下永久测绘基点
这是在沉船遗址布放的水下永久测绘基点(5月20日摄)。 新华社发
两处古代沉船,是在2022年10月,于我国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被发现。
深海考古是世界水下考古研究的前沿领域,也是我国水下考古的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深海考古迅速起步,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国家文物局官方公众号上,记者看到介绍:“2018年4月、2022年8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等单位先后在西沙北礁海域、西沙海槽海域成功实施两次深海考古调查,发现若干沉船和遗物点。”
“2022年10月,在我国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处古代沉船。”
深海勇士号。来源:国家文物局公众号视频截图
2023年5月21日,国家文物局、海南省人民政府等在海南三亚发布我国深海考古工作近期的这次重大进展。记者看到了国家文物局关于“布放水下永久测绘基点”的细节描述——
文中说到:“5月20日,国家文物局主要负责同志乘坐‘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参加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第一次考古调查,在沉船遗址核心堆积区西南角布放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并进行了初步搜索调查和影像记录,正式启动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古代沉船遗址的考古调查工作,开启了我国深海考古的新篇章。海南省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参加本次调查工作。”
2
船货:一以瓷器为主,一以木材为主
这是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内部(2022年10月摄)。 新华社发
两处沉船,一处船货以外销的瓷器为主,一处船货以从海外输入的木材为主。
新华社消息显示,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介绍,“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有多个疑似被船舱分隔开的成堆文物,最大高度达3米多,文物以瓷器为主,散落范围达上万平方米,推测数量超过十万件,根据出水文物初步判断为明代正德年间”。
发现大量原木,码放整齐。来源:国家文物局公众号视频截图
“另一处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发现大量原木,尺寸相近、码放整齐,大多经过简单加工,初步研判是从海外装载货物驶往中国的古代沉船,初步判断为明代弘治年间。”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唐炜表示,两处沉船年代相近,相距仅10多海里。这是我国首次在同一海域发现出航和回航的古代船只,充分证明了这一航线的重要性和当时繁盛的程度,有助于深入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双向流动。”
人民日报援引各方消息综合评论认为,这一重大发现实证了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对中国海洋史、陶瓷史、海外贸易史、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等都具有突破性的贡献。这一重大发现充分展示了我国深海科技与水下考古跨界融合、相互促进的美好前景,标志着我国深海考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将严格按照水下考古工作规程,用1年左右时间,分3个阶段实施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调查工作。考古调查工作结束后,将科学评估沉船保存状况和技术条件,研究提出下一步考古和遗址保护方案。
这是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内部(2022年10月摄)。 新华社
3
前途光明,工作艰巨
参与和指导过我国多项重要水下考古工作的著名学者、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岩先生,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消息相当令人振奋。
首次在深海发现大型古沉船遗址,1500米,“这个深度是空前的”。
李岩说:“我们目前所发现的沿海地区例如广东、福建、浙江等地沿海的沉船遗址,就水深角度而言,与此完全没有可比性。以南海I号沉船来说,沉船水域的深度仅在3-40米。据我所看到的资料,或者说据不完全统计,这似乎是目前我们人类所能看到的深度最深的古代沉船遗址。”
这也标志着我国水下调查技术的巨大进步。
工作中的深海勇士号。来源:国家文物局公众号视频截图
李岩表示,从新闻所见的深海勇士号情况分析,在如此深度的海洋进行水下沉船遗址调查,应是以某种潜航器或水下机器人进行。“这标志着我国水下遗产保护与调查研究工作,在技术手段上有了飞跃性进步。我记得在我国一些海域,也曾用水下机器人和潜航器进行过水下沉船调查,但并没有达到过如此的深度。”
中国水下遗产的数量会有很大数量级别的增长,这也应当是可以肯定的,他说——
“其原因在于,调查和发现水下沉船遗址,由于有了新的技术与方法,可以向更深的海洋进军,而发现这些所谓更深的海域之沉船,在没有这些技术之前是无法想象的,这些海域的面积与近海沿海相比,更为宽广,有些海域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经过之处,同时也不排除如果遭遇风浪,一些船会从近海航线被吹袭到更远更深的海域并且沉没。这两艘船所反映的是明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情况,一‘进’一‘出’,较为全面。”
深海勇士号。来源:国家文物局公众号视频截图
他最后提出了一些思考,表示深海水下遗产的调查与保护面临着新的课题,同时也开启了新的模式。“按我国水下考古及文物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南中国海范围内,特别是在深海区域,源于中国和与中国相关的古代沉船的保护是我们的责任与权利。如何调查保护?是中国水下考古面临的新课题,而从技术以及所涉及的海洋权益等各个方面来说,这也不是像以往那样仅仅以水下考古为主就可以解决的事情。前途光明无限,工作应当也是相当艰巨的,必定会有与此相关和能够实际落地的新模式,方能适应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