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还有诗和远方·非遗篇》:展现非遗文化的蓬勃生命力

时间:2023-06-13 18:00:07       来源:光明日报

日前,《还有诗和远方·非遗篇》第一期已在浙江卫视和Z视介客户端播出。在新一季节目中,诗路文化之旅再次升级,由张国立等人组成的全新“非遗研学团”将带领观众们走进非遗,在人间烟火中发现非遗文化的蓬勃生命力。

嵊州美食享誉全国,嵊州小笼包的制作技艺于2023年1月入选第六批浙江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非遗研学团首站旅程便始于嵊州,他们来到“两头门冠军小笼包”店品尝正宗的嵊州小笼包。两头门冠军小笼包创始人、嵊州小笼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沈红平也“现场教学”研学团包小笼包,并讲述了她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

虽然曾步入谷底,但沈红平依然凭借自己的手艺打造了饱含良心、爱心与红心的“三心小笼包”,走上了致富路。为了回馈社会,她不仅培训村嫂、建起共富工坊,还在敬老院和贫困山区做了十年公益,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两头门的文化走出国门。沈红平身上积极乐观、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亦是对嵊州人“精神名片”的最好注解。


(资料图)

一如沈红平将自己对非遗的热爱融入每一只用心制作的小笼包之中,在嵊州还有许多默默坚守的非遗传承者。他们共同的努力,才实现了非遗的薪火相传。

金庭观是王羲之晚年隐居之处,他曾六次拒绝皇帝召请而终老于此。在金庭观的书法朝圣活动中,非遗研学团遇见了上至92岁、下至9岁的嵊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92岁的奶奶每天坚持练习书法5个小时不说,还将几十年来的书法作品卖出,将善款捐给慈善事业。这些书法爱好者们所传承的不仅是古代文人的书法技艺,更将魏晋文人的风骨内化于心。

嵊州的华堂村,是王羲之后裔的最大聚居地。华堂村《王氏族谱》里的家训和“水圳公约”既体现了王氏家族的家传文化,也代表着当地人对规则的尊重。王羲之第54代后人王伯江爷爷退休后,在华堂村免费教授书法,就是希望年纪尚小的子弟们也能够将王羲之留下的“永字八法”传承下去。他在一方庭院里十年如一日地与书法相伴,为珍贵的民族文化而日夜坚守,这是他一个人的幸福,更是一个民族、一方文化的幸运。

把每一天的事情做好,就能将非遗传承下去;同样,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幸福美好的生活也能一步步实现,这是嵊州人朴素坚守中蕴含的深刻人生智慧。也正是这种笃定的“韧性”,打动了非遗研学团和观众。当非遗随时间的淬炼逐渐融入人们生活,看似无形实则有形,已是对非遗最好的传承。

《还有诗和远方·非遗篇》不仅致力于讲好属于中国的故事,守好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始终承担起作为文旅节目的社会责任,让观众真正看见身边的非遗,看见非遗在新时代下焕发的活力。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牛梦笛)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责编:秦雅楠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