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听音频
杨绛说:“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
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前人早已在书中给出了答案。所以,越是艰难处,越是要读书。它能驱散迷茫,对抗平庸,填平低谷。
(资料图)
在孤独中自省
南宋大儒吕祖谦年少聪慧,但为人多怒多怨。一与人争论,便怨气积于胸,久久不息。每当这时,他会闭门深居,点一盏孤灯,读书排遣。
读到圣贤相处之道而心有所感时,他会掩卷自思,寻求自身问题的症结。渐渐地,他待人变得谦和宽厚,心境也慢慢平和,终成一代大儒。
荀子在《劝学》中有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读书就是在心中放置了明灯,这盏明灯能照亮内心的幽暗。
读书也是在身后放镜子,可以看到平时发现不了的问题。
演员陈道明曾因要拍《围城》,有缘结识了原著作者钱钟书。
钱老家的朴实与简约让他感到震撼: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机,满屋子都是书,安静得只能听到煎药时的“噗噗”声。在钱老面前,陈道明顿时察觉到了自己内心的贫乏与空虚。
拍完《围城》后,陈道明开始大量阅读,想从书本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样子。
读书,不是用人生去复刻书本,而是用书本去检验人生。
生活引导我们的双眼不断向外寻,而无法向内求。读过的书,就是吞入心灵的眼睛。它能审视灵魂,帮我们查缺补漏。
在低谷时自修
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就像良药,可以医治见识上的不足。
一个人把书读薄了,也把人生垫厚了。
作家麦家年轻时并不善于写作,他的第一份工作,工作内容是写材料。不承想,因为文笔不善,他每次呈交的材料都错漏百出。不仅遭到了同事们的嘲笑,还被降职为一个专门端茶倒水的打杂的。
面对巨大的落差,麦家那段时间异常痛苦,只能靠读书排遣,慢慢的,没想到竟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麦家的写作能力也在这段时间一点一点成熟起来,后来他甚至开始自己写小说,终于在2002年迎来了让他一战成名的谍战小说《解密》。
读书不会把你直接捧到高峰,或是送至彼岸。它会教挣扎在苦海的人做自渡之舟,给深陷低谷的人递去了自救的缰绳。
人生没有失败,只有铺垫。也没有生来注定的平庸,只是有人在不确定的日子里,给自己失衡的世界找到了支撑点。
而读书,就是那个支撑点。
把生命浸在书中,即使眼下一无所有,也早已给人生埋下了种子。纵然身在低谷,也终将开出花来。
在迷茫中自渡
杨绛说:“书读多了,内心就不会决堤。”即使囿于眼前的方寸之地,书籍也能带你翻山越岭。
林清玄30岁时,就已颇负盛名。当时他几乎拿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在媒体评选的“40岁以下成功人士”中,高居第一。
然而名利双收后,林清玄却很迷茫。每天不间断的输出让他身心麻木,应接不暇的各种活动应酬让他倍感疲惫。他深感迷茫,不知道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直到有一天,他无意中翻到了《奥义书》,其中的一句话让他如遭电击:“一个人到了30岁,要用全部的时间来觉悟,否则就是一步步走向死亡。”
林清玄想到自己已经32岁了,却从未全身心为自己思考过一次,也没有放下一切为自己活过。想到这一点,他毅然决定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好好休息一段时间。
3年后,他根据这段时间的生活与感悟,写成了“身心安顿系列”作品集,一时引起轰动。
《格言联璧》中说: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
一个不读书的人,所享有的世界就只有眼前,走不出眼下困境,也放不下过往遗憾;而一个读书多的人,总能跳脱出当下的窘迫与繁琐,即使身在泥淖,但心也能奔向桃花源。
迷茫时读书,能帮你看清现实,看淡苦难,看向更远处的光明。
读书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能勘破命运的不确定性。
无论你在什么年龄,什么阶段,起点有多低,只要想改变,一切都为时未晚。
(作者 洞见·Blx 来源 洞见微信公号 主播 连晓东 制作 王宜谦)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关键词: